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要的一段时间,一般为6周,即中国民间所谓的“坐月子”的时间。产褥期是产妇各系统恢复的关键时期,对产妇的康复非常重要。

为了使产妇顺利地度过产褥期,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居住环境卫生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 居室要安静、明亮、整洁、舒适,空气新鲜,采光良好。
- 维持适宜的温湿度:室内温度夏季27-28℃,冬季18-22℃,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湿度为50-60%。
- 定时开窗通风,每日二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不能让产妇和婴儿直接吹风或吹对流风,尤其是秋冬季节。
- 夏季坐月子要注意防中暑,房间内可以开空调,空调风不能直接吹向产妇,注意空调应间断开启,不能连续运转。
- 开窗通风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每天1-2次。也可使用电风扇,但不能直接吹向产妇。
- 居室的布局和物品摆放合理,以方便、安全为原则。


产妇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
口腔对细菌和有害物质的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牙龈炎和口腔炎症,易出血以及牙龈肥大增生等。因此产妇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1)对于口腔疾病应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2)饭后及睡前用软毛牙刷仔细刷牙,刷牙时用温水,牙刷不要太硬。刷牙时,不能横刷,要竖刷,上牙应从上往下刷,下牙应从下往上刷,而且里外都要刷到,及时清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防止细菌繁殖。
(3)如有牙龈出血症状,可在牙龈局部涂1%碘甘油或2%食盐水漱口,进食新鲜水果和蔬菜或口服补充少量维生素C,以减轻牙龈出血症状。


产后一周内,因为产妇皮肤排泄功能旺盛的缘故,体内在妊娠期潴留的水分通过皮肤大量排泄出体外,在睡眠时明显,产妇醒来满头大汗,习称“褥汗”。这不属于病态,也非身体虚弱的表现。
产妇淋浴的注意事项:
(1)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术后的的产妇,体力恢复可洗淋浴,剖宫产术后的的产妇一周内淋浴,需要用防水敷贴保护腹部切口,产后6周内不可盆浴,以免引起感染。
(2)产妇有合并症和并发症,阴道分娩的产妇产程时间长或剖宫产产妇手术时间长,出血过多及平时体质弱,不宜勉强过早淋浴,可给予擦浴。
(3)洗澡前应避免空腹,防止发生低血糖,引起头晕等不适。
(4)浴室室温24℃以上,淋浴水温调节至36-38℃为适宜。
(5)洗澡时间不宜过长,每次5-10分钟即可。
(6)产妇虚弱可以坐在椅子上洗,或在家人帮助下洗。第一次洗澡需要有家人守护,以防头晕、跌倒。
(7)洗净后迅速擦干,如洗头,最好用吹风机吹干头发。


产褥期产妇乳房和乳头清洁注意事项:
- 只需在洗澡时用清水冲洗即可,不需要用香皂、沐浴液等洗护用品。
- 因为哺乳期产妇的乳头会自然分泌一种能抑制细菌滋生的物质,而使用洗护用品会导致乳头干燥所以应避免使用洗护用品清洗乳头。
- 若出现乳头干燥的情况可以擦拭一些乳头保护霜,哺乳前需要用温水毛巾擦拭。
- 切忌用肥皂或酒精之类擦洗,以免引起局部皮肤干燥、皲裂。
- 乳头处如有痂垢,先用油脂浸润后,再用温水洗净。


正常情况下,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约500ml。血性恶露约持续3日,以后转为浆液性恶露,约2周后变为白色恶露,再持续2~3周后干净。
恶露量开始应和经血量接近,但因人而异,在哺乳时,恶露量会增多。腹压增加时恶露量增加,特别是初次下床时。
24小时后,应评估恶露的量、颜色、气味以及有无残留的组织排出。
若恶露量多且色鲜红,应排除有无软产道裂伤及胎盘胎膜残留。
若恶露有异味,可能存在感染。阴道有组织物掉出时,应保留送病理检查。


正确的外阴清洁可预防产褥期产妇会阴创口感染,增加舒适度。其中,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每天温水清洗外阴至少2次,每次大便后需要清洗。
(2)产妇需有专用的脸盆、毛巾,使用后清洗、晒干。
(3)每次清洗外阴后更换清洁卫生巾和内外裤。
(4)根据产妇恶露情况增加清洗次数。
(5)擦洗方向应与伤口平行,方法:自内向外,从上到下,以伤口为中心向外擦洗,最后擦洗肛门。用湿润的温水毛巾清洁伤口及周围的血性分泌物,
顺序:会阴创口(正中裂伤或会阴侧切)→小阴唇→大阴唇→阴阜→大腿内侧→两侧肛旁周围→肛门。
(6)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硬结、压痛,分泌物有无异味和性状,有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7)外阴清洁过程中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剖宫产产妇术后腹部切口有敷贴保护,出院当天腹部切口消毒并更换敷贴。
出院后腹部敷贴脱落后切口消毒的方法:
以切口为中心,自内向外,从上到下消毒。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硬结、压痛,分泌物有无异味和性状,有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需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或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工作人员微信:We-caremums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