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本奇书,虽是难登大雅之堂,但却流传甚广,这本书就是《周公解梦》,是一本流传在民间的解梦之书。在这本书中列举出了种种梦境,并对梦预测吉凶;这是古人对梦境的一种诠释,是古人对梦文化的一种研究。
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要做梦,梦与生俱来,随死而去,伴随一生。做梦不分贵贱、不分长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梦境内容不同而已。
对于梦的神秘,古人认为这是一种对事物现象的提前预兆,是鬼神对自己的一种暗示,并深信不疑;通过对梦境的解读,就可以避凶化吉,遇难呈祥。
周公解梦
东周春秋末期,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西周开国元勋又是儒学先驱的周公充满了崇敬和仰慕之情,周公也成为了他心目中最向往的人物。孔子对西周的政治制度非常尊崇,认为国治民安;于是一心就想恢复周礼。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这段时期里,便经常梦见了周公。
《论语·述而》记载了“梦周公”这样的一个典故:孔子在列国推行自己的理想和主张,处处碰壁后,此时已经年迈体衰,叹息道:“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言下之意就是孔子已经衰老,好久没有再梦见周公了。
作为儒家先贤,孔子不复梦见周公一事在以后的儒家文化里经常地出现,周公也就不可避免地与梦联系了起来。做梦,也就成为了"周公之梦",或者是"梦见周公"。
梦是一种奇异的现象,做梦的经验,也是人所共有的。但是无论古今中外,人类对梦的了解,却始终还是一个谜;即便是到了现代的文明社会里,也仍然有着很多人对梦的诸多迷信。但不可否认的是,《周公解梦》是古人对千年梦文化的总结,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