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扑克牌做的足球、废纸做的毽子、空奶粉罐子做的高跷……在常州市解放路小学三河口分校的课间,总能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活动器材。其实,这些器材都是孩子们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设计制作的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体育器材。
陈慧霖介绍,除了解决体育器材不足的问题,这个项目的推行还能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在制作过程中,又能有效促进亲子间的互动,拉近亲子关系。
“自制体育器材只是上学期的1.0版本,这个学期我们推出了2.0版本。”陈慧霖表示,本学期他们鼓励孩子自主设计适合课间活动的游戏项目,目前已经收集到1000多份创意,后期学校将从中筛选出更具趣味性和可行性的项目进行推广,让学生在动脑和游戏的过程中收获更多快乐和成长。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