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社交媒体、不使用智能手机上种类繁多的应用程序,你可以坚持多久?《纽约时报》首席消费科技记者布莱恩·陈(Brain Chen)说,他寸步难行:“在手机上浏览过多内容后,我无法进行深度思考,我现在甚至很难读完一本纸质书。”为了摆脱科技产品的干扰,陈在4月试用一款最新上市的“傻瓜手机”。这台名叫Light Phone三代的产品功能极简,仅有打电话、发短信、拍照、地图和音乐播放功能,没有叫车软件,没有社交媒体,连电子邮件也收不了,“对于现代人来说,它几乎是无用的”。就是这样一款手机,在上市时引发《连线》杂志(Wired)和The Verge新闻网等著名科技媒体的关注,认为它是帮助用户“数字排毒”“对抗大脑生锈”的方法之一。
2024年,英国牛津大学将“大脑生锈”一词选为年度词语,它指的是人们“无休止地浏览社交媒体视频和其他内容而造成的伤害”。数名试用Light Phone的科技记者评价,这款“傻瓜手机”让他们感受到久违的平静。Vox新闻网科技记者埃斯特斯(Adam Estes)写道,Light Phone的出现“唤起了我们对那个年代——人们还不像现在这样对技术如此依赖的年代——的深深怀念”:“我加入这场戒断活动一周了,这不容易,但它确实让我平静。”
梭罗、加缪与智能手机
Light创始人恺为·唐(Kaiwei Tang)和乔·霍利尔(Joe Hollier)对《连线》杂志说,如果智能手机是一部公交车,Light Phone就是一辆自行车:“你不会开着公交车到处跑,公交车上所有的座位都是应用程序。作为司机,你试图专注于道路,但应用程序就像乘客一样,永远在争夺你的注意力,让你无法专注于眼前。”而一辆自行车,一个座位,没有干扰,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这就是Light Phone”。
霍利尔和唐都是谷歌的工程师。两人相识于2014年,当时一起为安卓系统设计手机应用程序。“我们很快发现,世界最不需要的就是下一个争夺我们注意力的应用程序”,在Light Phone官网上,两名创始人写道:“Light的诞生是为了对抗那些日益咄咄逼人、争夺我们时间和注意力的技术垄断。我们创造尊重你的工具,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为你服务,而不是反过来。”在科技博客《与创新者对话》(Coversations with Innovators)的采访中,唐说:“大公司衡量成功的最常用指标是用户留存率,即用户每天使用产品的时间。我们是人类,我们很脆弱,这些产品就是利用人类的弱点来对付我们。它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可能会上瘾,并不是因为我们真的需要它们。”
最新上市的Light Phone三代产品。
“使用Light Phone让我想起20年前的数字生活,iPod、折叠手机、胶卷相机,每样东西都有用处,否则我就把它们留在家里。”科技记者埃斯特斯写道,“大约十年前,我们的数字世界开始真正被多巴胺驱动。‘千禧一代’是否注意到,他们参加孩子的课后活动时,也忍不住在查看社交动态?今天的世界出现了‘数字极简主义’,它希望人们重新适应不使用智能手机的生活体验。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他们不想用屏幕生活,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生活。”《福布斯》杂志撰稿人卡茨(Anthony Karcz)评价,使用这款手机“让人回到了数字连接更简单、更纯粹的20世纪90年代”:“这仿佛是一款自我拯救的工具。”使用Light Phone数周后,陈在《纽约时报》上写道,尽管手机的摄像头很糟糕,尽管他知道智能手机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依然认为“在没有电子邮件的诱惑下吃午餐的感觉非常好”:“一台极简主义的小手机,它有望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治愈大脑生锈,但代价也是巨大的。”
“大脑生锈”
2024年获选为年度词语之后,“大脑生锈”现象获得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大脑生锈”一词来自哲学家梭罗于1854年出版的作品《瓦尔登湖》:“为什么我们总是以最迟钝的感知为标准?英国在努力治愈马铃薯腐烂问题时,难道不应该努力治愈更广泛、更致命的大脑腐烂、生锈问题吗?”牛津大学的数据显示,社交媒体用户使用这个词的频率在2023到2024年间增长了230%。密西西比大学文学教授、梭罗权威研究学者克里斯丁·埃利斯(Cristin Ellis)对美国全国广播电台(NPR)解释:“梭罗认为大脑生锈描述的是,当人们抑制天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屈从于得过且过、追逐信息、毫不反思的习惯时,思想和精神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南加州精神科医生尼尔森(Brent Nelson)对美国CBS新闻网说,智能手机对人体大脑产生了广泛影响。一份针对智能手机上瘾用户的研究显示,他们的大脑核磁共振图像非常丰富,这意味着大脑过于活跃,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分心,对短视频带来的刺激感更加敏感,这种现象还可能引起性格变化、抑郁和焦虑。2025年,Netflix在电视剧《青春期》(Adolescence)中讲述男孩沉迷社交网络导致大脑生锈、失去正常情感,最终酿成大祸的故事。该剧成为2025年全球收看次数最多的节目之一,获得政府同意,将在英国所有中学内播放,鼓励师生讨论手机与网络的影响。《纽约》杂志评价,《青春期》广受欢迎,因为它点破了当代社会的一个现象:“有些东西正在偏离正轨,孩子们正在接触少有人能驾驭的媒体技术,他们正在消费自己发育阶段内无法处理的内容。”
“你当然可以花一周玩电子游戏,或者一口气读完一本书,与之不同的是,TikTok没有尽头,你什么都不用做,也不必主动选择,就可以永远沉迷于其中。”奥斯陆大学专攻“大脑生锈”与注意力问题的研究员艾米莉·欧文斯(Emilie Owens)对记者说,最好的防治办法就是减少屏幕时间。这也是Light Phone被媒体视为“对抗算法”解药的原因之一。
埃利斯就在采访中说,171年前,梭罗就对人类的大脑提出了看法:“梭罗对‘大脑生锈’一词的理解也许比我们认识的要极端。社交媒体上的热舞浪潮、全天不停的新闻都会被他指责为‘让人类变得肤浅’。他重视直接体验,而不是二手消费。他希望人们能走出去,亲身感受、思考、了解自己真正生活的地方。他认为人类的任务始终是相同的:竭尽全力投身于短暂而神奇的生命中,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把注意力放在你内心深处真正重视的事情上:生命的意义、美、爱、奇迹和对地球的感激之情。”
内容来源于《周末画报》
撰文—奥利瓦
编辑—Y
图片—Getty、Light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