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双芯协同工作的模式,让X200 Ultra在全焦段实现了全面顶级的视频规格,包括:全焦段OIS光学防抖、全焦段4K 60fps 10bit Log、全焦段4K 120fps慢动作、全焦段4K延时视频、全焦段4K 60fps杜比视界、全焦段4K人像录像。
只有如此,多镜头切换时画质、色彩才能完全统一,从而为专业剪辑提供“无差别素材库”,这是传统“超强主摄 普通副摄”无法实现的。
在vivo看来,用户真正需要的不是参数表上的“最大底”,而是全焦段可用的创作工具。
以超广角为例,传统旗舰的超广角往往边缘画质差,难堪大用;X200 Ultra的14mm镜头凭借大底 蔡司光学,让风光、建筑、超广人像摄影可以成为日常,彻底告别超广角“边缘涂抹”的行业通病。
再以长焦为例,X200 Ultra能在演唱会场景中,实时分离舞台灯光下的歌手发丝与背景光束,也离不开VS1芯片作为“感知中枢”,在RAW域便开启AI运算。
双芯协同的威力在全焦段视频创作中更是集中式呈现:当用户用85mm长焦拍摄4K 120fps慢动作时,VS1芯片在前端完成传感器级的防抖补偿,V3 芯片则在后端叠加“蔡司光斑模拟”特效,整个过程如同有两位数字影像工程师在同步处理数据流。这种“全链路算力觉醒”,才让手机能够首次实现全焦段杜比视界录制。
硬件堆砌已不能构成差异化竞争力。vivo选择回归创作本质,通过蓝图影像双芯架构与蔡司光学系统的深度耦合,在X200 Ultra上构建起14mm/35mm/85mm三大黄金焦段组成的“全主摄阵列”,在手机行业首次实现了全焦段光学素质与计算摄影的双重突破。
正是双V芯片助力下,才有了光学与计算的双重Victory(胜利)。
vivo的取舍Value是什么?
无论光学画质还是计算摄影,vivo一直都是行业对比的标杆。
过去几年,B站上“赛博斗蛐蛐”特别流行,几乎所有旗舰机,都要拿来和vivo的旗舰比比画质,大家比镀膜、比解析、比AI猜字、比光学虚化、比大光比场景、比肤色映射、比肤色分离、比层次感等等。
当然,还有人会去比美颜能力,在X200 Ultra和X200s上同样也有AI修图大师等功能。不过,摄影爱好者一般也不会看重器材的美颜能力,而更看重对真实光影的记录能力。
所有的旗舰机都绕不过与vivo对比的命运,而vivo也同样绕不过自己与自己对比的命运。
移动影像创新,还能怎么走?行业都在盯着vivo,而这一次,vivo竟然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无卷之路”。
大家不是都在卷1英寸吗?这一次,vivo直接不去卷主摄的传感器了。然后让三颗镜头实现全主摄规格;特别是超广,在友商狂砍超广角规格时vivo扛起了超广的大旗。而且三颗镜头均标配新一代蔡司T*镀膜与全焦段OIS光学防抖,从硬件底层实现无短板的全焦段协同,让每个焦段都成为创作的主角而非陪衬。
更不要说,vivo此次升级“破壁流转”功能,直接打通了安卓和iOS的生态壁垒。不仅能互接电话,还能无缝连接全系列的AirPods。通过“vivo互传”应用程序,还可实现与苹果设备、vivo设备间一碰互传实况照片、视频、文件,共享通讯录、日历和备忘录等功能,为跨生态换机或双持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丝滑流转体验。
在十几、二十几年前,摄影还只是少数人的爱好。移动影像时代到来之后,普通人才有了普遍的影像表达自由。作为一个爱好,不用追求太多技艺,摄影能够给爱好者带来的外出记录美好生活的情绪价值。但爱好者如果想进一步追求摄影的质感,也需要一个能帮助他随手即拍的好工具,而X200 Ultra就是这个好工具。
从全新的镜头焦段组合带来的无限Vision(视野);到双V芯片算力觉醒所带来拍照/视频双影像能力全面超越苹果的双重Victory(胜利);再到“V单”之名所承载的专业影像Value(价值观)——三个“V”层层递进,正是vivo引领行业创新的具象化表达:
当手机影像无限逼近专业设备时,如何避免陷入“参数至上”的技术异化?vivo X200 Ultra的“不卷”,就避免了这种异化:它不再纠结于参数的胜负,而是用全焦段、全主摄、全生态的完整闭环,让镜头服务于视角,让算力赋能于表达,重塑人、设备与世界的关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268626.html?f=jinritoutiao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