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该怎么读?出发点不同,读法就不同:
从用的角度讲,只需读其中某一句占辞;从研究的角度讲,则需要贯通全书。
大家往往只关心怎么用,那就从用的角度讲。读哪一句?这取决于求卦的过程。
无论是求高人算还是自己算,按大衍筮法流程,每操作完一遍,会得到六、七、八、九这四个数中的一个;重复六遍,会得到六个数字;先按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原则画出本卦,若其中只有定数七、八,到此为止;若其中有变数九、六,则画出变卦——这种变化,古称“某卦之某卦”。
按大衍筮法,可得到64卦的4096种变化,包含了各卦的六爻皆不变以及一爻变、二爻变、三爻变、四爻变、五爻变、六爻皆变。给4096种变化全部写出占辞的是汉代的《易林》。无论是变还是不变,也无论是几爻变,《易林》不看过程,只就结果给出占辞。筮得“某卦之某卦”,在《易林》中一查便知。
但《周易》不同于《易林》,相比于《易林》,《周易》没写完,《周易》只写出了各卦六爻不变和一爻变对应的占辞,以及乾、坤两卦六爻全变对应的占辞(详考见前面文章:《周易》为什么没写完?),这就给后人留下了极大的困惑。
《周易》文本的这种“残缺”结构,像极了像极了像极了卦辞总说、爻辞分说,因此导致《象传》错误地理解了爻辞的性质。
前面文章已经查证,爻辞所说的卦象在变卦,这说明,《周易》爻辞是针对该爻生变(而其他5爻皆不变)所形成的变卦而作的占辞。所谓“六爻爻辞”,其实是各卦任意一爻变所形成的6个变卦的占辞。《周易》各卦的文本实际上包含着本卦的占辞和该卦任意一爻变所产生的六个变卦对应的占辞。《周易》缺乏多爻变对应的占辞。根据《左传》筮例及事理,多爻变可以直接参看变卦的卦辞。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