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文章评论
“一个成年人都会上瘾的游戏,何况是未成年人。如果连成年人都会上瘾,都不可自拔,这款游戏是存在问题的。这对游戏公司而言也许是极大的成功,但对社会而言,却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一位不具名人士透漏说,其实目前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大都形同虚设。你去看看某宝上有多少卖号租号的?有些学校旁边还有租手机的。还有卖身份证的。你到火车站看见有人收火车票的千万别给。他们把你身份证都卖给小孩子了。“这是一个产业链。”他抽了口烟说。“不光游戏,跟游戏相关的直播、比赛,只要需要身份证的地方,都是这个路数。挣钱的时候没人会在乎这些事,现在不是寒冬了嘛。”
我想了想,这就和当年看玄幻小说一样。你看过我没看过,我在班里就没地位,就会被孤立,形成社交压力。不同之处是以前一本书全班人传着看,现在人手一个手机玩农药。
触乐网评论
“那些从智能机时代进入网络的‘新玩家’,那些19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新增网民,对此毫无抵抗力——想想看,最热衷于QQ空间,最喜欢在朋友圈转发各种消息的,都是什么人呢?当他们找到了一个可以共享的游戏产品,一个可以彼此发生联系的话题,并且这个事物深深地嵌进了社交平台之中,那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毋庸讳言,通过QQ和微信这两套账号体系,这款游戏成功的将“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进行无缝切换,但这只是腾讯的账户体系内部的操作。
令行业担忧的事情是,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一但做大,势必会将原本非腾讯账户体系的游戏纳入其中,由腾讯行使监管运营权,同时控制其流量导入和用户运营。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布局会构成事实上的垄断,最终遭殃的是整个行业。
光明网文章
5月2日,福建省晋江市龙湖派出所接到报警,00后少年彭某因沉迷《王者荣耀》游戏,多次偷钱买装备。5月9日,晋江一学生沉迷《王者荣耀》游戏,因手机被拿走,持刀与父对峙。
为了能在《王者荣耀》游戏中有更强的战斗力,充值自然在所难免。据媒体报道,福州某三年级小学生半小时为游戏充值5000多元;深圳12岁小学生偷家里保险柜2万元充值游戏;浙江某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使用家长的手机玩游戏,花掉3.8万元。
在小学,《王者荣耀》已经被家长视为“电子鸦片”。
“《王者荣耀》已成了学生们学习之余的主要话题,一到下课,几个学生就凑在一起讨论出什么装备、买什么皮肤,不玩的反倒显得格格不入。”一位小学老师说,班上有很多学生都在玩《王者荣耀》游戏,女生竟然也在玩。
她认为,孩子这么小就玩游戏势必会影响认知和学习,即使在课余时间玩游戏也会非常占据精力。
那你对于此事怎么看呢?留言说出你的看法。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