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外形轮廓,同样的直角边框,甚至是同样的处理性能,却出现在四款不同尺寸的手机上。
这就是今年 iPhone 12 的阵容。
这是苹果的第二代 iPhone SE,而这台是 iPhone 5,iPhone 12 mini 的大小,正好介于这两款机型之间。
首先是侧边的按键排列。虽然 11 Pro Max、12 mini 和 12 这三台手机的尺寸不一,但它们的侧边的静音键、音量键和锁屏键,位置都是一致的。
唯独只有 12 Pro Max 不同,它的侧边按键会更靠下,便于手小的人也能按到。
但到了 iPhone 12 Pro Max 这,它就变成了 2.79 毫米。别小看这一点几毫米的差距,手指滑过镜头区,是能感觉到突兀感的。
至于为什么,只有 12 Pro Max 的镜头要做厚一些,我们还是要从它的影像能力中寻找答案。
影像能力,差距最大的还是夜拍iPhone 12 Pro Max 有着更大的镜头凸起,原因在于它的主摄,也就是广角镜头,搭载了一颗更大尺寸的感光元件,而更大的单位像素面积,则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光线。
而在暗光部分,12 Pro Max 的主摄成像也不会和 12 mini、12 Pro 有着明显差异。只有当你局部放大后,才会看到 12 Pro Max 的边缘、暗部观感更好
本着不信邪的原则,Randy 老师选择了一些更暗的环境,希望能压榨出 12 Pro Max 的主摄大底性能。
我们发现,12 Pro Max 在夜间模式下的曝光时间,确实比 12 Pro/ 12 mini 和 11 Pro Max 都要短。其中 11 Pro Max 需要 15 秒,12 mini/Pro 需要 13 秒,而 12 Pro Max 只要 7 秒。
在曝光时间更短的的情况下,12 Pro Max 画质碾压 11 Pro Max,与 12 Pro /12mini 差不多。
要是换成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几台机型都手动调整至夜间模式 30 秒曝光,这时候,12 Pro Max 的优势终于体现出来了,可以看到,书上的细节更多,涂抹感更少。
在亮光环境下,我们对 12 Pro Max 的 2.5 倍长焦和 12 Pro 的 2 倍长焦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到,在同样是 2.5 倍变焦范围下,12 Pro Max 的光学变焦,确实会比 12 Pro 的数码变焦,拍出更丰富的建筑细节。
这也意味着,12 Pro Max 的远摄能力更好。即便你直接把数码变焦至 4、5 倍,在 Deep Fusion 的加持下,画质依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焦距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人像模式的视角。它可以让被摄物体在画面中变得更大,细节更丰富。所以相比 12 Pro,同等距离下使用 12 Pro Max 拍摄人像,可以让主体更近,而且在同一光圈值下,12 Pro Max 的虚化效果也会更明显。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对象,对于那些默默躲在家里拍塑料小人的小法师,或是那些吃饭前习惯于让手机先吃的同学,也能享受到这个 65mm 带来的好处。
你会明显看到,12 Pro Max 拍摄的食物、静物,会更有特写照的感觉,且虚化更自然。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12 Pro Max 的长焦镜头光圈只有 f2.2,不及 12 Pro 的 f2.0,在实际拍摄中,12 Pro Max 手持拍摄的确会更容易受到抖动的影响。毕竟,更小的光圈和更长的焦距,都对手稳有着更高的要求。
为了找出防抖效果,我们跑了好几个场景,经历了手持奔跑、把手机绑在自行车上,甚至粘在环卫工人手推车上,在石板路上晃荡的痛苦历程。
谁知道,折腾一圈后,喂饱了蚊子,却只得出了一个「感知不强」的结论。
一种猜测是,本次 12 Pro Max 会用上传感器防抖,是因为整体镜头模组变得更大更重,原有的 OIS 设计已经很难保证防抖效果了,只不过是拿了另外一种方案取而代之。
但经过这次测试后我们也发现,iPhone 12 全系的防抖,确实也做得非常非常出色。
我们得出了三点结论。
第一,iPhone 12 Pro Max 的发热状况,会比上一代 11 Pro Max 要好。前者的最高温在 45-47°C 左右,而后者最热区域,已经达到了 50°C。
说真的,我知道很多人对 12 mini 感兴趣,拿在手上小小的一个,又轻便又可爱,也是最便宜的一款,我自己也很喜欢。
另一个感叹是,虽然 12 mini 很轻巧,但它在屏幕素质、配置上,并没有和其它几款 iPhone 12 打开差距,区别也只是在尺寸、摄像头数量这些你能看到到的部分。
小杯的身材,却拥有着大杯的实力,苹果这款 mini,其实还真不算 mini。
但也要看到的是,今年的 iPhone 12 mini 不支持双卡双待,小身材小电池,而且 5.4 英寸的屏幕,对比主流 Android 或是其他三台 iPhone 12,还是偏小了。开个游戏,两手一握,立马就会遮住大半块屏幕,这时候你又会怀念大屏的好。
那 12 mini 又适合哪些人呢?我能想到的,大概就是一些佛系用户,平时只是简单刷个微信微博,不怎么玩游戏看视频,那确实可以考虑入手小屏机。
不然的话,在主力机选择上,我还是会更推荐 iPhone 12 多一些。
毕竟,iPhone 12 的续航适中,尺寸、重量方面也都很完美,对比 12 Pro,也就是少了颗长焦镜头,以及运存低一些,就看你是否重视拍照,以及多任务使用了。
但还有另一部分人,是把手机当做创造内容的工具来使用的。他们希望用更大屏幕的手机查阅文档、处理邮件,或是用不同焦段的镜头进行影像创作,他们自然也愿意花更多的钱,来换取更多的性能,这很显然就是 12 Pro 以及 12 Pro Max 出现的理由。
更多的场景,更多的的细分功能需求,促使 iPhone 不断调整自己的边界,来争取更多的用户。今天的手机产业,其实和当年各种配置下的 PC、电脑,并没有什么区别。
既要平衡与极致,又要主流与小众,对苹果来说,扩充自己的产品线,是当下最好的选择,它也很难再回到从前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