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兵器因功能及使用场合的不同,设计试用于战争、自动、自卫、狩猎、比武等需求,而且不段改进与创新,其中以战争所使用的兵器最为先进。受威胁的一方为求自我保护,必须研发更先进的兵器,因此造就了科技的进步。人类很多发明是伴随着兵器的发展而来,技术与科学于是有了演进的轨迹。 手握古兵器犹如历史在掌上,有关兵器发展史书宛如读世界历史。历史告诉我们改良或发明新兵器是尖端科技,要征服别人或保护自己,唯有兵器,所以没有任何东西比兵器更贴近人类的命。除了历史与社教的角度,我们更可以从兵器的制作技术装饰艺术,看到人类文明的演进与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
【麦斯米伦风全身盔甲】16世纪初
此件全身盔甲造型原专属于罗马帝国皇帝麦斯米伦一世。麦斯米伦一世(Maximilian I,1459-1519,在位期间1493-1519)善于更新武器,16世纪初,他在现今奥地利-茵斯布鲁克城 。设兵器制作工坊,尤其在盔甲制作上领导流行,图示盔甲之造型为其首创,后来在1500-1540年间 ,广被模仿且流行于欧洲长达数十年,全套约重30公斤。
【德国双手刀】1580年
双手刀,顾名思义是需要用二只手来操作的兵器,极可能是 13 世纪时源自于欧洲的“条顿民族”(Teutonic),是中古时代步兵战斗用兵器中最笨重者,西元1450-1580年期间流行于欧洲,它的外型极少有改变。一般双手刀长 1.8 公尺,重16 公斤。专用之于比武、防城战或对付持长矛的集团步兵。 双手刀的刀刃有时呈波浪状,容易砍断敌方之长矛,接近大型十字形护手下方,有两支突出的小刀,主要是防止打斗时敌军的刀剑滑落割到手。
【西班牙左手短剑】1650年
左手短剑又称匕首,15-16 世纪曾流行于欧洲,尤其是德国地区。左手短剑经常与长剑搭配使用。细尖的刀刃不必锋利但需强而有力,足以抵挡敌人的剑击,其功能形同盾牌。有时刀刃成锯齿状,可折断敌人长剑尖端,故又名断刀器(Sword Breaker)。
【弹丸及模具钳】Lead Bullets and Mold
制作弹丸时,先用火将铅熔化,倒入模具中,冷却后打开取出,再利用钳柄上的“修剪器”,将多余的部分除去,一颗颗的弹丸就产生了
【波斯头盔与盾】1820年
钵状钢制的头盔,护颈甲由小铁圈编制而成,有可上下移动的护鼻梁、帽顶有尖刺,左右的两个细管是插缨饰用;盾的内面有衬垫,除了可避免摩擦皮肤外,还可减少被攻击时的力道,另有四个扣环可连接成两条皮索,方便握持,所以盾面上有四个突出的半圆形,目的是修饰扣环孔。表面若是有金银镶嵌的人物肖像,或是严谨的几何图案,都是相当贵重的兵器。
【印度锁子甲】1650年
相传西欧“克尔特族”(Celt,居住于现在的爱尔兰、威尔斯和苏格兰)于西元前 500 年就已知道用小铁圈来编织铁链衣,作为战争或比武时护身之用。西元2~17世纪之间虽然铁片甲胄盛行,但身体的某些部分仍需铁链衣来保护,甚至较落后地区如东欧、中东和高加索、伊朗、印度等地区,由于制作技术落后和气候炎热的关系,不流行盔甲,直到16世纪火药兵器逐渐普及之前,仍视铁链衣为重要作战装备。
铁链衣制作耗工费时,每个小铁圈都必须在接合处捶平并使之重叠,然后钻洞(一般为一个洞,亦有二洞者,三洞者极罕见),并扣以铆钉避免脱落。铁圈环环相扣,有时配合更小铁圈以转折所需之造型,适合人体穿着及活动。作战时,链锤、弓箭、尖剑和矛钩都是对付铁链衣的利器。本件重约18公斤,小铁圈约17,000个。
【马来克力士剑】
蛇形刀是马来西亚和印尼民族特有的兵器,刀刃大部分都呈蛇形,约有5~15不等的弯波。当地人相信蛇刀具超自然、不可思议的特性,并代代相传。通常男人一生会拥有数支蛇刀,分别是来自父亲、岳父的相传与馈赠,以及他们为自己所订做的
♞若您对刀剑感兴趣也可加龙泉铸剑师李师傅的私人微信号:LQDJLL☜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若您想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可锁定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BQYJS ☜长按左边字母复制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