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家喻户晓,这些动物的前世今生却鲜为人知:龙究竟是什么动物,为何我们自称“龙的传人”?四害之一的鼠,凭什么位于十二生肖榜首?伏羲与女娲等始祖与神灵为何都是“人首蛇身”?华夏大地上动物千千万,为什么是这12种动物被选为十二生肖?
从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到青铜陶塑等文物,动物为古人所利用,所崇拜,亦串联起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发展。
澎湃问吧邀请知名考古学家袁靖,一起聊聊十二生肖的前世今生。
袁靖,知名考古学家、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动物考古、科技考古,有30多年丰富的前线考古经验,曾主持调查和发掘了山东胶东半岛的21处贝丘遗址,是考古学界金鼎奖得主。
@fred:目前对“人首蛇身”是如何理解的?国外有没有相似的例子?
袁靖:我国关于人首蛇身的传说不少,在古代文献中,上古时期的神灵大多都是人首蛇身的模样,最典型的就是女娲和伏羲,它们被视为华夏的始祖。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T形帛画中绘有人身蛇尾的形象,较为流行的说法便是认为这是女娲。
考古学者还在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地出土过大量刻有人首蛇身像的画像石。
始祖与神灵很多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可能反映的是早期人类盛行的图腾崇拜。
蛇在我国广泛存在,它们拥有的一些特性,让尚处于蒙昧时代的古人觉得它们神秘而神奇。例如它们会冬眠,会蜕皮,似乎象征着长生不死和死而复生;它们没有脚却能游走,有些毒蛇还能致人死命。生存环境恶劣的古人,肯定是非常希望能与这样的动物产生联系,得到它们的庇佑的。他们把这种感情投射到蛇身上,于是就有了蛇成为人类的始祖或者神灵。
国外似乎也有蛇崇拜,比较突出的是蛇发女妖美杜莎。
@阿飞负传:圆明园失窃的文物不计其数,为什么十二生肖青铜兽首最被重视?作为国人该怎样理解它们的价值?
袁靖:在圆明园众多的失窃文物中,大家格外关注十二生肖青铜兽首,可能是因为十二生肖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殊意义。谈其他文物,大家或许未必谈得上来,但说到十二生肖,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两句。在某种程度上,十二生肖代表着中华民俗文化。
圆明园的青铜兽首,原本是海晏堂外喷泉的龙头,由意大利传教士、宫廷画家郎世宁在乾隆年间主持设计。兽首以精炼红铜铸成,身躯是身穿袍服的石雕坐像。中国古代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到一个时辰,属于该时辰的生肖兽首就会张开嘴巴自动喷水。每天正午12点,十二兽首会同时喷水。此设计极为精巧,闻名世界。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也随之流失海外。2000至2019年间,十二兽首铜像中的七首,即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陆续回归大陆。其余五首,除龙首在台湾,羊首、蛇首、鸡首和狗首都还在海外漂泊。
因此,圆明园的兽首除了文物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也记录了我们国家经历过的那段屈辱过往,见证着我们的历史。全部兽首的回归,将象征着国家尊严的恢复,我们才算是跟那段过往告别。
《动物寻古:在生肖中发现中国》, 袁靖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3年4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