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快速”,这两个词意味着算力供需之间的巨大不平衡。深度学习出现前,用于AI训练的算力20个月翻一番,这是传统摩尔定律。深度学习出现后,AI算力6个月翻一番。大模型带动算力需求扩张10到100倍,这是新摩尔定律,颠覆性重置科技行业的增长逻辑。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供应官应为民在“2023世界半导体大会”上表示:中国对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和年初相比,半年时间里需求增长了10倍以上。随着相关应用落地节奏加快,算力需求进一步膨胀,供给规模受限,矛盾更加突出。
有差距总好过没机会,关键是选好赛道精准下手。当年发展光伏、新能源车,很多人都说这是砸钱的买卖,二十多年过去,新能源已经是“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了。多年前的新能源汽车,就是当下的算力赛道。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50万亿,算力关联产业是数字经济的超级赛道,规模有望突破十万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2年我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至4元GDP经济增长。算力基础设施是新计算时代的“国之重器”,是数字经济时代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算力的发展,具有极强的经济意义。因此,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扶持,成为政策重点,各地都加速算力新基建。比如,北京就提出要建设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和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上海要建设人工智能的公共算力平台,到2025年,整个算力超过18000 PFLOPS,规模非常惊人。苏州则给到了实打实的补贴,本市企业按使用AI算力费用的20%给补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