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隋、唐、五代出土及大批传世玉器看,其品类十分丰富,仅佩饰就有玉簪、玉梳、玉镯、玉佩等。
1.玉簪
以玉作簪供结发用,历代皆有,基本是呈单股尖锥形。自隋代始,玉簪的形式略有变化,如隋代李静训墓中有一种由两条锥形簪于一端连为一体的所谓双股簪。此类以玉作的数量不多,大多是用金、银制作的,说明当时它是一种广为流行的发簪形式。此式玉簪自隋代出现后,对唐宋期间产生了影响,如北京市金墓中仍有此形金或银双股簪的发现。

折枝花形玉簪头 唐
早期玉簪,多通体用玉制作,只有个别簪头为其他材料制作的,簪头多是圆形。及至唐代,大量出现头端用玉制作,而簪身是用其他贵重金属材料复合制成一体的发簪。玉质易断折,改用金属为簪身,既节省又实用。此类玉簪头体较扁薄,一般在0.2厘米左右,有的呈梳形,有的呈半月形。其上或线刻,或镂雕加线刻饰折枝花或花白纹,并有穿孔,或包缀上金银片,以供固定身用。

镶金花卉鸟纹玉簪头 唐
2.玉梳
玉梳主要见于唐代,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全梳都为玉作;一种是用玉作梳背,而用其他质料作梳齿。玉梳背作半月形扁平状,于下端作长方形榫,供梳齿嵌插用。齿为其他材料制作者较多,迄今所见皆仅留玉梳背,而其下嵌缀的齿已不见。玉梳背均有饰纹,多浅浮雕加阴线琢饰折枝花或花鸟纹。玉梳为高贵的实用品,但玉质硬而脆易折断且难做,做成梳齿不如金属品安全、耐用。

双燕纹玉梳背 唐
3.玉镯
唐以前玉镯多呈扁圆形或高宽边的圆形等,断面呈方、长方或椭圆形,且极罕见有饰纹者。唐代玉镯虽较少。但从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的一对看,断面呈扁圆形,并由三节玉与金片嵌合为一,颇有华贵、新鲜之感。

镶金玉镯 唐
4.玉佩
自玉器出现开始,玉佩就是其中一大项。陕西郭家滩出土一件隋代玉佩,呈扁平的铲形,上部有凹凸弧脊,下部平直,两侧边斜撇,前所未见,而与其后唐代同式玉佩近似。此外,在五代南唐二陵中亦发现一件铲形玉佩,推测也应是组佩之一,不过其他串缀的佩件已被盗走。

铲形玉佩 五代南唐
玉佩中较特殊的一种是成组佩中的玉珩佩。隋代的两件玉珩,下端两侧的弧弯较内收和曲折,中央的凸脊呈花瓣形,上有多孔可与其它玉件和各种珠管等组佩。从他的形式看,较多地保留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遗风。

云形玉珩
如果说隋、唐、五代玉器与其前代有继承的话,那么云形玉珩的组佩便是其中极少见的一例。应予指出的是,此形玉珩皆为最上层并为主器组成成组佩。如李贞慕发现于胸腹部的玉器中,最上一件为云形玉珩,中间所串缀有一对玉璜、玉坠、玉管和玉珠,最下一层为一件玉铲形佩。如唐永泰公主墓发现的一套,是由两件椭圆有孔的玉饰和一件似门框形的玉饰组成。
更多玉器相关知识,点击下方杨震华《玉器鉴定系列教程》!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