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出生于千年古都的杭州,自小就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对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倍爱有加。从杭州古玩行业的兴衰看整个行业的现况,真可谓“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其根源则是古玩行的从业者自身把它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乾隆青花的传世包浆光泽

▲嘉靖青花生坑包浆光泽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杭州就有堪比“潘家园”的二百大古玩交易市场,这可谓是杭州最早的文物爱好者据点,个人认为这也是杭州最早的“诈骗从业者办公园区”。古玩诈骗和一般诈骗不同,一般诈骗都是骗子骗老实人的钱,而古玩诈骗则是职业对决。每个入场的都觉得自己是聪明人,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能骗过别人,于是古玩行就成为骗术修罗场,一些深谙人性的骗子根据不同的特长形成四大流派。
技术派刻苦专研古玩造假,痕迹造假,防伪标签造假,纹饰工艺造假,成为古玩产业链的供应商。
学术派混资历,读博士做专家,一边稳定的收着高额鉴定费一边投机倒把,从老实人这里低价收的东西高价卖走。
资源派则办拍卖行,不论真假,只在击鼓传花的过程中稳定吸着血。
倒爷派们秉承“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理想坚持不赚血汗钱,磨练核心骗术“讲故事”。古玩这个行业实在太适合讲故事,什么祖上传下来的宝贝,早上刚挖出来带着泥的瓷碗,国外来的回流瓷等等。在手机还不普及的年代,捡漏暴富的故事口口相传,越传越邪乎,越传越离奇,互联网思维早在上个世纪古玩行就已经成型。
在这四大流派的共同努力下,古玩行前景无限探底,最后从业者们发现古玩行宝物的新老真伪竟然已经成为最不重要的东西。在99.99%都是假货的市场每天都在发生无数笔的交易,每个人都不是真正搞收藏,而是在击鼓传花的过程中赚投机的钱。

▲战汉古玉的生坑包浆
老一辈的收藏爱好者都已经被骗趴下了,新生代们更热衷于球鞋、盲盒公仔的收藏,难道这个行业没救了么?笔者认为问题还是出在新老真伪的标准上。张大千,齐白石等近现代画家的作品值钱,因为画的真伪辨别容易,在艺术品收藏这个低流通性的行业里,
只有新老问题解决才会有人买,商品只有流通才有价值。因此要想真正的将古玩行业扶上正轨,必须解决新老真伪问题,其他商业运作才能实现,反之任何措施依旧是空中楼阁而已。
(以上内容由老妖学生小沈原创)
恭喜你,领取到一张面值 0 元的优惠券
只有购买全集内容 0.00 元,才可抵扣使用。
有效期截止于:2020-12-12 23:59
是否立即使用?